有的人畢業多年后,工作幾經變動,工作過的單位比較多,自己也不在意檔案的事情,都想不起檔案會在哪里了。為了能找到檔案,只有根據檔案可能的流向,多種途徑來找了。
首先咨詢下自己的學校,因為有些學校是有政策的,可以為畢業生保管兩年。
已簽約單位有檔案接收權的,檔案轉到工作單位;
已簽約單位沒有檔案接收權的,檔案轉到工作單位所在地的市縣級人才市場(人才交流中心、人力資源中心);
未簽約的未就業或是自由職業、自謀職業畢業生,檔案直接轉回原籍所在地的市縣級人事部門(由于部門改革等原因,不同時期接收檔案的原籍地部門叫法前后可能不一致,人事局、勞動和社會保障局、人力和社會保障局);
畢業后在他校深造的,檔案轉到其他高校;
弄清楚了畢業后的幾大檔案流向后,就根據自己當初的畢業后去向進一步查找。深造的最終還是要離校的,正常畢業離校檔案最終是要離校流向工作單位相關的檔案管理單位;非正常離校,則檔案可能就留校了,這種情況只能在深造學校查找啦。那些暫留母校人才交流中心的檔案,則可能由于忘記了等原因,留在了母校人才中心,去查過就知道了,該人才中心一般就在校內,不知道在哪里的話可以問問檔案館的人,網上一般也可以查到其電話等聯系方式。
如果畢業時的簽約單位有檔案接收權,則畢業后檔案流向的第一站就是該單位,直接去該單位檔案管理部門查找。如果在第一個工作單位查詢到檔案已經轉出,而工作變動后的單位也有檔案接收權,則繼續到有檔案接收權的單位查詢。一般只有國有單位和事業單位才有人事檔案接收權,私營企業和合資企業是沒有人事檔案接收權的。
工作過的單位沒有人事檔案接收權的,則就要到工作過的單位的所在地的市縣級人才市場去查找。從畢業離校的第一個工作單位開始排查。
畢業后檔案轉回原籍的,就直接到原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去查。各地情況也不太一樣,有的地方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設有檔案管理中心,直接管理各類檔案;有的市縣則設置下屬人力資源中心(人才市場),所有接收回來的檔案都歸到人才市場管理。因而,可以先到人社局查詢,再根據情況去原籍地人才市場查。
除非注明原創,否則文章均為戶口網轉載于其他網絡平臺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,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。
發表評論